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党建助力纺织服装产业向新提质
2025年03月19日 中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服装商会红帆驿站。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举办2024年度服装商会年会。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大力实施“产业立县、制造强县”战略,将纺织服装产业纳入全县“两装一化、两新一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全县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全县拥有纺织服装企业700余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产各类服装4亿余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3%。汶上县服装商会成立于2009年,理事会、监事会班子健全,被评为山东省“四好商会”和济宁市“双强六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纺织服装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党建旗手、政府助手、行业推手、企业帮手作用,赋能纺织服装产业向新提质优化升级。

  建强红色堡垒 发挥党建旗手作用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汶上县依托服装商会,强化统战、工商联、团委等部门工作协同,实施新生代企业家“领航计划”,举办民营企业家大讲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对标学习等,评选功勋企业家、杰出企业家、优秀企业家16名,带领服装企业到常熟、上海、平湖、晋江等知名产业集群参观考察,支持爱丝制衣、华轩制衣等15家服装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组织企业参加展会、交易会等,引导企业家拓宽眼界视野、提升思想境界。

  开展党建标杆创建。发挥商会党支部孵化作用,指导副会长、理事单位企业建立党组织,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职工群众的服务凝聚。商会党支部指导会员企业党组织坚持“一行业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开展红旗党支部创建,培育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能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工作典型,以党建强引领企业发展优,唱响党建强、发展强“双强争先”最强音。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打造“红链赋能·‘衣’路领航”“华城百灵·诚信人和”“好兄妹·一家亲”“如意技术·红色家园”“正权纺织·三方联谊”等党建品牌,服装商会党支部等8家纺织服装企业党组织被评为济宁市“双强六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推动组织双向嵌入。发挥服装商会党建枢纽作用,依托产业发展专班,成立纺织服装产业链党委,产业专班负责同志担任党委书记,开发区职能部室负责人、服装商会会长担任党委副书记,副会长企业党组织书记或党员负责人担任党委委员,在组织架构上实现商会、产业链党委班子成员双向嵌入,发挥商会党支部在促进纺织服装企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引领纺织服装企业全产业链发展。

  织密红色纽带 发挥政府助手作用

  当好联系服务桥梁纽带。汶上县发挥行业商会促进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当好连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连心桥”。及时将党的好声音传递给行业企业,开展“宜企同行”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活动,走访纺织服装企业40余家,发放相关法规及工商保险、企业用工等惠企宣传册近1000份。实施“红网聚能·益企暖新”工程,建立以商会党支部、产业链党委为重要渠道的诉求收集办理机制,及时感知和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擦亮“宜商汶上”特色名片。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途径,坚持数智化、绿色化、标准化改革发展方向,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聚焦“高峰企业”数量不多、产业链条不完善,发挥商会对外交流的窗口纽带作用,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招引重点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纺和织产业链条。聚焦用工短缺、产业工人老龄化加剧,依托商会智能制造中心,积极引进海尔云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柔性供应链中心,推动碳纤维制造、苏立智能家电成功签约,加快设备更新、机器换人步伐,推进“数字车间”“智慧工厂”建设,提升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促进生产要素向新集聚。助力政府健全促进各类先进生产力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体制机制,聚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龙头企业培育、科技人才引育、金融“活水”助力、优化政策环境等,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提升产业附加值,向“微笑曲线”两端迈进。搭建党建引领下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交流合作平台,持续完善“政企恳谈会”“企业家沙龙”等亲清直通机制,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探索全省中国银行唯一县级专属金融产品“休闲服饰贷”,累计授信批复19家、授信金额6451万元,发放16家、4586万元 ,帮助纺织服装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筑牢红色阵地 发挥行业推手作用

  建好服装商会平台。汶上县建设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服装商会“红帆驿站”,完善产品展示、会务活动、订单配送、电商赋能等功能;打造党建引领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厅,宣传展示党建品牌培育、人才引进培养、技术革新创新、产业链条图谱等成果。成立辅料配件供应中心、信息订单共享中心、品牌研发中心、智能制造促进中心四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化服务机构入驻商会“红帆驿站”,提升服装商会综合服务功能。

  制定行业发展标准。编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争创国家级“休闲服饰”特色产业集群,擦亮“汶上制造”金字名片,从装备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发展ODM(原始设计制造)和“多纤混纺”、建立公共“云服务平台”、倡导安全环保理念等方面制定行业标准。依托商会资源平台,实施“品牌强企行动”,5件实用新型专利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县纺织服装产业研究所被评为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与山东纺织工程学会、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孵化了“青恋子”“泉之莲”等自主品牌,助力企业实现品牌升级。

  健全党建助企机制。借助产业链党委健全完善商会教育培训、协商议事、企业轮值、诉求解决等制度,增强服装商会服务链上企业发展能力。依托企业轮值制度,开展“红色沙龙”活动,以现场观摩、政策宣传、座谈交流等为主要内容,搭建政企协同、产业协同、企业协同的发展交流平台,推动政策、资金、资源向链上企业汇集,共享信息、订单等,促进企业融合发展、链动发展。西顺纺织每年采购如意科技2500—3000吨废棉等下脚料,实现了废棉再利用,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年可节约增收1000余万元。

  建立红领机制 发挥企业帮手作用

  建强“红领专家”服务团队。汶上县发挥纺织服装产业链党委战斗堡垒作用,从产业发展专班要素保障组织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单位,抽调12名业务骨干党员组建“红领专家”服务团队,分类细研惠企政策,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咨询、宣传解读、帮办代办、“政策找企业”等活动10余次。开展党建联建,深化校企合作,与东华大学、江西服装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强人才引育培养,解决开展ODM(原始设计制造)所必需的打版、设计人才不足问题,全面提升服装人才新优势。

  提升优质订单承接能力。聚焦中小企业承接优质订单能力不足这一问题,发挥商会会长、副会长企业作用,支持引导龙头骨干企业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融入知名品牌企业供应链,实行“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组团发展,发展卫星工厂,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承接更多的外贸订单、直贸订单,增加企业利润收入。2024年为30余家中小微服装企业解决订单需求难题,青禾服装、木易服饰串珠成链,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强化商会协调沟通功能,建立会长办公会、常委会、商会年会等制度,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引导会员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用工环境,建立人社、工会、商会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强化员工权益保障,2024年以来邀请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司法局召开协商会议20余次,开展关爱职工活动9次,助力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服装商会成为党和政府满意、产业链企业信赖的坚强堡垒。(图片由汶上县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来源:中国城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