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行迹 | 海安,传统与现代纺织的融合
2025年03月26日 中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
3月14—15日,中国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海燕、副秘书长唱双惠等调研组一行前往海安市开展产业集群调研。海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纺织产业培育办主任石剑,海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晨曦,海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友根等陪同调研组走访了重点企业,并介绍了近期产业发展情况。据介绍,系统性、科学性的顶层设计,是推动传统纺织产业持续焕新的硬支撑。海安市坚持推进“产业焕新 空间再造”,激励企业加快释放发展创新动能。同时,按照《南通市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建立南通市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协同推进机制》等工作要求,海安市也成立了涵盖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重点园区、行业协(商)会的纺织行业产业链“链长制”,由海安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现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卢忠平任链长,成立海安市纺织丝绸产业培育办公室,指定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办公室工作,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推动、引导纺织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近年来,海安市重点聚焦纺织产业链创意设计、高性能纤维、高端面料、生态染整工艺、高附加值功能性纺织服装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导企业锻长板、补短板,推动区域内设计、研发、生产深入合作,提升纺织行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让纺织业这个“老底子”焕发新活力,迈向产业链高端。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安现代纺织科技产业园、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艺时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南通扎染博物馆,实地参观企业展厅及生产车间,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状况,并围绕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通过实地调研和交流,调研组充分感受到海安市纺织服装企业积极探寻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等方式,推动海安纺织服装产业向着“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和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目标,实现自我转型与提升。
在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拥军向调研组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作为一家集棉纺、色织、印染、针织、家纺、制衣、品牌、贸易、物流以及新能源于一体的大型纺织企业,联发年销售逾50亿元,年产纱线2.5万吨。于拥军带领调研组参观了江苏省生态染整技术重点实验室,并向调研组展示了公司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及公司在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和材料研发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常安现代纺织科技产业园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涂祥俊向调研组介绍,园区是常熟、海安两地共建的省级南北合作园区,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现代高端纺织染整,园区内重点发展织造印染、高端面料、高端家纺、高端定制服装等产业,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达80%以上,工业企业聚集度较高,是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区域。目前该园已经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并坚持生态、循环、低碳发展,成效显著。鑫缘茧丝绸集团党委副书记陈忠立向调研组介绍,鑫缘集团以科技为先导,盯住一只蚕,致力于最大限度开发其价值。鑫缘集团专业从事桑蚕良种繁育、丝绸面料织造、丝绸服饰家纺、桑蚕茧丝资源综合利用等研发生产销售,是国内同行业中基地面积较大、带动农户较多、产业链较完善的企业。目前建有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蚕丝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在天然彩色茧丝绸、蚕丝功能性新材料、丝绸整理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核心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江苏华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管中心总经理葛坤锋向调研组介绍,公司是专门从事现代扎染文化创意、艺术染整集成创新与时尚服饰设计智造的集团公司,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综合产值逾7亿元。目前,华艺集团已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艺术染整与现代扎染产品开发基地、中国纺联艺术染整与现代扎染流行趋势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此外,调研组一行前往南通扎染博物馆,深入了解南通扎染的历史传承、技艺特点和产业化应用。博物馆以“历史传承+非遗时尚”为主线,通过科普多媒体、数字化互动、沉浸式体验等当代展陈设计,生动呈现了南通扎染技艺从唐代“五彩绞缬”到当代“万紫千红”的千年演变。按照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关于委托开展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研究的函》有关工作要求,2025年中国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大范围正全面开展2022-2024年度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特开设《集·行迹》专栏,通过深入了解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发展变化,探讨各地区产业集群地区治理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以期加快发展集群新质生产力,稳步推进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栏目内容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欢迎交流!